您所处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路德要闻 路德要闻

【路德·ESG】守护城市湿地,路德环境一直在行动

2022-11-12 文章来源:本站编辑

 

 

江城武汉,两江并流之地,百湖星罗之城。

自古,这里便流传着云梦泽的古老记忆。而千百年的时光流转,昔日的云梦泽演化成了现在的江汉湖群,也孕育了武汉这座“国际湿地城市”。

武汉航拍图。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11月5-13日,为期9天的《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主会场)和瑞士日内瓦(分会场)同步举行。借此盛会契机,江城武汉也向全世界展示着这座城市灵动、多彩的湿地生态底色。

 

对于人类而言,湿地意味着什么?

 

如果不是此次《湿地公约》盛会召开,或许有很多人都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样一条公约存在。

1971年2月2日,来自18个国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海滨小城拉姆萨尔签署了《湿地公约》,公约旨在通过各成员国之间的合作加强对世界湿地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利用。

《湿地公约》介绍,图片来源:网络

《湿地公约》发展至今已经成为拥有172个缔约方的全球重要自然保护公约之一,1832块在生态学、植物学、动物学、湖沼学或水文学方面具有独特意义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积约1.70亿公顷。

为什么湿地保护能够引起世界性的共同认知?对于我们而言,湿地究竟意味着什么呢?

武汉西北湖公园,城市中心的小微湿地改造典范。新华网发 李永刚 摄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湿地是孕育人类璀璨文明的摇篮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人与湿地,在世界文明的起笔处便结下了深刻的缘分:人类依赖着湿地,湿地也不断滋养与改变着人类文明。这样的羁绊,绵延至今,依然如此。

安山国家湿地公园候鸟翔集。新华网发

我们同样可以肯定:守护湿地就是守护人类本身。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它覆盖了地球表面仅6%的面积,却为40%的已知物种提供了生存环境。人类自身,也在其中。健康的湿地生态系统,可以带来健康、食物和水资源安全等红利,桩桩件件,都关乎着人们的生存与幸福。

武汉新洲涨渡湖湿地“水上森林”。新华网发 张斌 摄

我们也还注意到:湿地也是一个巨大的“聚宝盆”

早在2002年,联合国环境署在一项研究中得出这样的结论:1公顷湿地生态系统每年创造的价值高达1.4万美元,是热带雨林的7倍,是农田生态系统的160倍。守护湿地,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武汉湿地资源,家底有多厚?

 

今年6月,武汉成功摘得“国际湿地城市”的桂冠,成为全球目前评出的43个国际湿地城市中,唯一一个拥有千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

166个湖泊星罗棋布、165条河流交错纵横、145公里长江岸线蜿蜒曲折、1624平方公里湿地美景如画。丰厚的家底,为武汉摘下湿地城市桂冠,提供了充足的底气。

武汉江景。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近年来,武汉构建了以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湖泊公园为主的湿地保护框架,对湿地资源进行分类保护和管理。目前,武汉已建立了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10座湿地公园,其中包含6座国家湿地公园,是全国拥有国家湿地公园最多的省会城市。

武汉市6座国家湿地公园:藏龙岛国家湿地公园、安山国家湿地公园、东湖国家湿地公园、杜公湖国家湿地公园、后官湖国家湿地公园、金银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武汉市5个湿地自然保护区:蔡甸沉湖、江夏上涉湖、新洲涨渡湖、黄陂草湖、汉南武湖

在武汉,沉湖湿地的鸟儿“吃饭”,有政府买单,不仅消解了人与鸟的矛盾,也让沉湖湿地成为候鸟天堂,被誉为“湿地水禽遗传基因保存库”;

候鸟翔集沉湖湿地。新华网发 魏斌 摄

在武汉,秀美东湖如同一颗镶嵌在城市中央的绿宝石,绵延100多公里的东湖绿道,串联起一个个世界级环湖景观,吸引无数中外游客流连忘返;

武汉东湖风光。新华网发 赵广亮 摄

在武汉,青山江滩这个曾经满目疮痍的工业码头聚集地,经过多年的生态治理改头换面,一举获得国际C40城市奖、“城市的未来”奖和“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武汉青山江滩莺飞草长、绿意盎然。新华社记者 熊琦 摄

这里,是全球极度濒危动物青头潜鸭的“中国最南繁殖地”,它也因此被戏称“武汉鸭”;也是大名鼎鼎的“五彩斑斓的黑”——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鹳,连续9年择居的越冬之地;

武汉江夏潴洋海湿地公园的青头潜鸭。新华网发 李梓固 摄

武汉天兴洲越冬的黑鹳。新华网发 魏斌 摄

这里,有被称为“水中大熊猫”的长江江豚,结队游过长江大桥。我国首头全人工环境中成功繁育并存活的第二代小江豚“YYc”经社会征名,最终取名“汉宝”。

两头江豚跃出长江湖北江段。图片来源:湖北日报

 

路德环境--助力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保护

 

水是湿地的灵魂,水环境的治理与保护,亦因此成为了城市与湿地和谐共生的关键所在。

作为一家专注于先进环保技术研发及产业化应用的高新技术企业,路德环境在2006年成立之时,便在众多领域中选择了水环境治理与保护,并深度扎根河湖淤泥、工程泥浆等高含水废弃物治理这一细分赛道。

路德环境河湖淤泥&工程泥浆固化处理中心遍及全国各地

新赛道上,路德环境所面临的最大难点是淤泥的存放与处理。河湖淤泥体量巨大,如果运送出去进行处理,运输成本都是大问题,但如果只是简单堆放,这些富含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淤泥,很容易造成二次污染。

面对困难,唯有潜心钻研。经过多年努力,路德环境创造性地研发出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等核心技术体系,在靶向解决河湖底泥疏浚清淤种种难点的同时,也融入深化废弃物再利用的创新内核,实现了减量化、无害化、稳定化和资源化利用的效果。

减量化:将河湖淤泥含水率降至40%以下,能有效解决淤泥存放和运输难题;

无害化:利用化学沉淀、吸附络合等技术,有效钝化、固封重金属等物质,使泥饼浸出液中重金属检测达标;

稳定化:借助HEC等先进技术,可以使固化泥饼呈硬塑状,遇水不泥化,不会导致污染转移。

资源化:因地制宜打造“泥饼资源化利用”完整产业链,将泥饼制备成工程土、绿化种植土、新型节能墙材等,从而实现“变废为宝”。

2009年,路德环境对武汉外沙湖展开清淤治理工程,泥浆脱水固结一体化技术体系首次应用落地,就以大体量、高效能的治理效果,赢得行业专家、政府领导的高度评价。

武汉市外沙湖淤泥固化处理前后对比

武汉外沙湖的惊艳首秀之后,路德环境的这项技术也开始走出武汉,在全国各地的河湖清淤工程中大显身手。

在江城武汉,路德环境先后开展了武汉东湖(郭郑湖、官桥湖)、武汉北湖、黄孝河、汉南马影河等河湖的淤泥固化处理项目,为江城湿地的秀美画卷增添一道浓墨重彩。

路德环境河湖淤泥&工程泥浆固化处理中心三维模拟

在长三角,路德环境的事业足迹遍及南京、常州、宁波、绍兴等多个城市。尤其是在绍兴市柯桥区齐贤镇,路德环境成功解决了当地瓜渚湖、三江大河等河湖淤泥的处理处置难题,被浙江省政府誉为“柯桥模式”并在全省推广

路德环境河湖淤泥&工程泥浆撬装式处理流程三维模拟

而近年来,路德环境也积极响应“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政策号召,着力加大长江经济带污泥处理项目的业务布局。2020年,路德环境与中国三峡集团旗下的长江生态环保集团合资成立武汉高峡路德环保有限公司,在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全面布局以河湖底泥、工程泥浆、市政污泥等高含水废弃物治理项目,全力守护长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为保护碧水蓝天、践行美丽中国源源不断地贡献力量。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项国家火炬计划、4项国家重点新产品、4项省级科技进步奖、10项北省科技成果、国家专利15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20余项)。一座座荣誉奖项,是对路德环境科研创新实力的最佳肯定。

 

【注释】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又称为ESG(Environment, Social and Governance),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三个维度评估企业经营的可持续性与对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

 

作者:赵闯成 

审核:刘菁、刘辰辰

鄂公网安备 42011102002900号